预防青少年因网络不良影响违法犯罪的法制宣传教育对策
2014-03-29 16:22:19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世纪90年代,网络开始在我国普及。当下,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青少年学习带来巨大的便利,也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巨
20世纪90年代,网络开始在我国普及。当下,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青少年学习带来巨大的便利,也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甚至是负面影响。
一、网络对青少年不良影响主要表现
(一)迷恋网络,荒废学业。有不少青少年上网,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缺乏成熟的心智,没有足够地认识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使一些学生背着书包,宁可不上学、荒废学业也要进网吧寻求刺激,很多原来出类拔萃的学生,因迷恋网吧而成绩一落千丈。某校高一的学生小伟,自从沉溺于网吧后,开始逃课、旷课,最终由于无钱上网而去偷窃,被劳动教养一年。回忆自己的犯罪经过小伟反思道:“网络上的那些不良的刺激让我过早地接触到本不该我这个年龄接触的东西,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一切的代价是沉重的。”
(二)上网过度致病,损害身心健康。春节期间,笔者串门到了一个朋友家,饭后无意中谈起了网络的话题。朋友妹妹家的小孩小亮,寒假开始整天泡在网吧,连吃饭、睡觉都要到网吧去“请”,一天父母急了,就将小亮反锁在房间内,而小亮不理解父母的苦衷,翻窗从五楼跳下造成腿部严重骨折。
(三)不慎结交网友而遇害。2011年,忠县一名初中三年级女学生小梅,在网上无意认识一名叫“帅哥”的网友,两人经常上网聊天很是投缘,于是相约见面。结果,被网友抢走钱财后杀死并碎尸野外。
(四)网络成瘾,走上犯罪。某中学高一学生田某,原本也是一个很听话的好孩子,却因迷恋上网,欠下同学一笔钱,后为了还债竟抢劫杀死一名收电费的老人。日前,年仅16岁的田某被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二、青少年易受网络不良影响的原因
一是网络监管不完备。虽然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网监等部门的严厉查处打击下,网络环境日益洁净,但是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仅相关职能部门之力,难免力不从心,难免有漏网之鱼,这亟待破冰。
二是市场经营者守法意识差。由于违法成本低和相关制度不完备,网络运营商及网城(吧)等市场经营者守法意识差,为谋利往往无视“不得面向未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不准入内”等禁令违法经营。
三是家庭对青少年关爱不够。一方面,大量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另一方面,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很多青少年即使和父母朝夕相处也没得到足够的关爱。
四是青少年猎奇心理强,易被网络新鲜事物所吸引,甚至落入不法分子网络陷阱。
五是预防青少年因网络不良影响违法犯罪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相对滞后。
三、预防青少年因网络不良影响违法犯罪的法制宣传教育对策
青少年处于花季般的年龄,既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整个社会、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帮助其充分认识网络世界的虚拟性、欺骗性和危险性,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正确、安全、科学上网,远离网络不良影响。
(一)建立健全三项机制。一是工作协作机制。落实工作联席会制度,加强工作协作推进。乡镇关工委要把预防青少年因网络不良影响违法犯罪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大事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协调;区县教委把预防青少年因网络不良影响违法犯罪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工作计划,作出具体的安排部署和严格的检查考核;区县综治办和司法局要把预防青少年因网络不良影响违法犯罪法制课作为对乡镇综治办“法制大宣讲”、综合治理宣传和司法所“六五”普法内容进行检查、考核;乡镇综治办和司法所要把预防青少年因网络不良影响违法犯罪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对所在地中小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和“六五”普法工作内容进行检查考核。二是工作考核机制。强化督导,完善对乡镇、部门和学校的考核办法,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实行首长责任制,严格奖惩兑现。三是经费投入机制。在用活用好财政投入经费基础上,探索通过对接会、冠名活动、实行对口援建等手段筹集社会资金。
(二)强化“三位一体”合力。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才能真正取得预防青少年因网络不良影响违法犯罪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要狠抓社会绿色网吧、学校无污染阅览室和家庭绿色网端的建设和完善,不断强化社会、学校、家庭责任,切实提升社会网络环境、学校教育水平和家长的监护能力,齐抓共管,为青少年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三)深化三大宣讲力度。结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断深化百千万法制大宣讲、“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制大宣讲和法制副校长宣讲进学校和各种留守儿童托管机构巡回宣讲的力度。同时,不断深化法制副校长、班主任和校警“面对面”宣传教育的作用,适时近距离向青少年宣传网络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和法制意识。
(四)突出三类重点对象。一是留守儿童。全面推广“关爱工程”, 通过“爱心家庭”、巾帼志愿者关爱行动队、青年志愿者关爱行动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队等给予留守儿童真实的温暖,并适时对他们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和疏导。二是社会闲散青少年。以“抵制网络恶瘤,健康文明上网”为重点,组织教师、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以“多助一”、“一助一”等形式,精心组织开展警示性、劝导性和渗透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三是网络成瘾青少年。以亲情感化为主,以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为辅,帮助其认识迷失网络、荒废青春对自己、家庭甚至社会的危害,积极引导他们珍惜青春、展望未来。
(五)确保三项教育效果。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参观革命展馆、收看红色电影、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营造氛围,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埋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种子,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侵袭。二是心理情感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各种专题报告会、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和热线电话,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道德干预机制,增强青少年绿色健康上网意识,帮助青少年特别是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三是行为养成教育。通过实行入学和升学军训等集中行为养成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并举的方式,让青少年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秩序、讲文明、讲礼貌的行为习惯。
(六)搞好网络“三性”教育。一是网络虚拟性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不要把网络当作逃避现实生活或者宣泄情绪的工具,网络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它不能代替现实生活。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去解决。二是网络欺骗性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要谨慎交结网友,不要把自己的真实身份、住所、家庭成员和经济状况轻易告诉网友,更不要轻易与网友见面。三是网络危险性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安全、科学上网,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等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以免造成心灵的污染,进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相关热词搜索:法制宣传 对策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