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探索留守儿童法制教育
2014-03-29 16:22:01  来源:   评论:0 点击: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出国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情感、品德、性格等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的悉心照顾和耐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出国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情感、品德、性格等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的悉心照顾和耐心引导,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情绪易消极,产生失落和自卑感。同时,由于对信息社会中大量良莠不齐的资讯缺乏辨别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泰州市司法行政部门从法律的角度出发,独辟蹊径、多措并举,将传统教育与形象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留守儿童的道德与法制素质教育。
  ——创新宣传载体,渗透法治理念。他们在传统的送法活动基础上,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结合社会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利用新鲜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吸引群众,寓教于乐。他们切实加强校外法制教育辅导站建设,在课余和节假日,与学校、家庭和村组、社区密切配合,组织、引导未成年人参加各项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法制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内容、时间、地点、参与对象、辅导员和责任的“六定”。同时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育手段,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各项活动,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锻炼能力;通过分层推进,实现校外法制教育辅导网络的全覆盖。泰兴市以村为单位,邀请“五老”志愿者为留守儿童开设法制驿站,根据实际开展安全常识、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维权、思想品德等教育;高港区通过留守儿童活动中心集中开展集体活动,击鼓传花回答法制小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抓好整体联动,构建教育网络。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长期处于监管不力的状态,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把法制教育从学校延伸到社会和家庭,努力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他们以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和谐校园建设为载体,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学校管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形成了良好的法制规范氛围,最大限度地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在全市学校开展“百场宣讲”活动,特别针对留守儿童举办畅谈会,在愉快、平和的气氛中讲解法律法规,灌输法治理念;海陵区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等相关案例汇编成册,由留守儿童带法回家,加强法制传播。与此同时,组织普法人员走村入户,对留守儿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当好“家庭教师”。姜堰普法办联合宣传、妇联、团委、教育等部门,组织村组党员干部为留守儿童做“代理家长”,建立留守儿童俱乐部,定时探望留守儿童,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法规。
——付诸社会实践,维护合法权益。泰州市还大胆创新,将法治理念付诸实践,为留守儿童筑起法律保护的“围墙”。泰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各村(居)设立法律援助信息员,针对留守儿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帮助符合条件的儿童申请法律援助,开辟绿色通道。泰兴将校外法制教育辅导站建设作为加强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建成各类校外教育辅导站420个,2000多名志愿者承担全市2万多名留守儿童的法制辅导工作。结合“五四”运动9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开展系列教育辅导活动。他们将普遍教育与重点帮教相结合,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儿童帮教,落实校外教育辅导员定期访谈制度,重点讲解《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将集中辅导与分散辅导相结合,组织校外辅导员走门串户,深入到留守儿童家庭了解情况、答疑解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帮教;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工厂、进村庄、下田头,参加各类公益活动,让他们在“一看二做三思考”的活动中,激发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

相关热词搜索:法制教育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