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泰兴“3+模式”筑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防线
发布时间:2025-09-04 16:42:29      来源:

近年来,泰兴市司法局聚焦校园安全核心需求,创新构建 “按需点单+分类施教+长效互动”的“3+”工作模式,通过精准匹配资源、分层开展普法、闭环推进落实,全方位筑牢校园安全稳定防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按需点单+靶向赋能”,建强专业化法治教育骨干队伍。打破以往“大水漫灌”式人员选派模式,推行“校点单、局派单”精准对接机制。各中小学围绕预防校园欺凌、网络信息安全、心理健康疏导等薄弱领域,自主提出“法治副校长”专业需求清单。司法局对照清单,择优选派具备刑事辩护、心理干预、网络安全等专项能力的政法干警“接单上岗”,实现“校需”与“局供”精准匹配。同时,建立“法治副校长”能力提升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新法速递·校园应用”“阳光心灵·危机干预”“校园矛盾·多元化解”等专题培训,邀请法学专家、一线办案人员、心理教师授课,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操演练等形式,持续提升队伍法治宣讲、风险排查、矛盾调解的综合能力。

“分类施教+双线联动”,打造精准化普法宣传矩阵。立足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构建“阶梯式”普法教育体系,针对低学段(1-3 年级)学生,依托VR技术打造沉浸式普法场景,通过模拟“过马路闯红灯”“陌生人给零食”等互动体验,让学生在趣味实践中掌握交通安全、自我保护等基础法律常识;对于中学段(4-6 年级)学生,则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情景剧展演”等活动,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校园欺凌、家校责任等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对于高学段(初高中)学生,由“法治副校长”牵头开展专题讲座,结合真实案例深入剖析校园欺凌、电信诈骗、网络沉迷等突出问题,解读法律后果与应对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观念。此外,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普法格局,线上依托“法治泰兴”“滨滨有法”等官方平台,定期推送普法短视频、案例解读、法律知识问答等内容,覆盖师生及家长超10万人次;线下举办“与法同行·未你而来”“法护成长·伴你同行”等主题活动,通过法治展板、现场咨询、互动游戏等形式,营造“校园有法、家庭懂法、社会尊法”的浓厚氛围。

    “长效互动+动态优化”,健全常态化安全保障机制。以“闭环管理”推动校园安全工作落地见效。在互动沟通方面,建立“月会商+即时响应”机制,每月由学校与“法治副校长”共同召开校园安全专题会,梳理法治教育成效、排查安全隐患、研判突出问题;同时,通过家长微信群、学校公众号、校园公告栏等渠道公示“法治副校长”姓名、联系方式及职责范围,确保学生、家长遇到法律困惑或安全问题时“找得到人、解得了惑”,累计响应各类咨询求助200余件。在评估优化方面,推行“季度评估+多方评议”制度,每季度组织“法治副校长”、教育专家、家长代表、社区干部组成评估小组,从“普法活动参与度、学生法治意识测评、安全隐患整改率、家长满意度”等维度进行综合考评,形成问题清单与优化建议。通过“互动沟通—综合评估—整改提升”的闭环机制,推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安全防护网。长效互动+动态评估,建立常态化法治安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