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区搭好“三座桥”着力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法治化水平
2022-03-25 09:00:15  来源:法宣办   评论:0 点击:

近年来,海陵区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方法,全力搭好警民共建、优质服务、数据共享三座桥,流动人口管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 搭建警民融合桥,多元力量强合作。一是积极争取党委
      近年来,海陵区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方法,全力搭好警民共建、优质服务、数据共享三座桥,流动人口管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
       搭建警民“融合桥”,多元力量强合作。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依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各派出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搭建“社区民警+流动人口协管员+网格员+志愿者”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架构,为流动人口管理提供充足的人、财、物保障。据此,社区民警主动上门对接,促发用工单位、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共同参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动该项工作由公安机关单打独斗向多元服务管理转变。二是全面强化“警网融合”联动共治。打造村(居)主要负责人任网格长、社区民警为网格指导员、社区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口协管员共同协作的警网融合新模式,将流动人口新增数、漏登率、涉警人员核查、电话重复等要素纳入考核,进一步夯实流动人口管理基础根基。目前全区740名社区工作人员已全部纳入网格队伍参与流动人口管理。三是吸纳流动人口参与群防群治。动员流动人口中涉及物业保安、外卖小哥、特行人员等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群众及时将网格内的矛盾纠纷苗头、隐患搜集汇总到基层派出所,确保矛盾摸排在早、化解在小。同时充分发挥流动人口行业优势和地域优势,吸纳其全面参与辖区治安巡逻、风险防控、矛盾化解等各项社区警务工作中,在提高见警率的同时提升管事率。
       搭建基础“保障桥”,优质服务解民忧。一是主动跟进服务。以创建“泰好办”综合服务窗口为契机,组织“户政背包客”到工地工棚、出租房等流动人口较多的用工单位开展办证工作,对特殊原因确实无法上门取证的,由窗口工作成员送证上门,切实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依托海陵公安“微警务”等线上政务服务平台,打造24小时“不打烊”服务模式。2021年以来,分局11家派出所综合窗口累计上门送件办证1000余起,线上办件2.1万件,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二是从快化解矛盾。加强敏感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挖掘重要、敏感信息,深入排查涉及流动人口的因劳资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等不靠,超前介入,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全面开展预测预判,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做好源头化解工作。2021年以来,全区11家派出所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542起,有效维护了辖区稳定。三是强化防范宣传。组织法治宣传进社区、进工地、进企业等活动72次,通过发放宣传单、警民联系卡及提供法律咨询等方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防火、防盗、防诈骗等知识,增强流动人口应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微安通”公安微信群发布警情预警、法律知识、社区动态信息和回复群众求助,通过“键对键”新型群众工作模式,拉近与流动人口的距离,推进和谐融洽的警民关系。
       搭建数据“共享桥”,人力科技齐发力。一是“铁脚板”常态管理人员。依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深入摸排辖区流动人口,认真做好相关信息采集,逐人建立管理档案,如实反映其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并按照“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要求,盘活辖区流动人口信息。2021年分局共登记流动人口信息143734条,注销流动人口信息88384条。二是“大数据”助推核查。对于流动人口在企业务工的,由企业明确专人进行信息录入,社区民警对后台数据逐一核实,将前科劣迹情况推送至企业负责人,为企业用人选人提供参考。依托二维码门牌有效提高出租房屋、企业及沿街店铺的流动人口登记率、同住人员关系率及信息准确率,做到群租房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真正实现“楼不漏户、户不漏人”。三是“e融合”数据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数据采集和实时推送功能,由社区民警定期到医院、学校、人社、企管等部门采集动态信息数据,并推送到分局大数据侦查中心开展深度分析研判,达成“三预”(预测、预判、预防)目标。2021年以来,分局共汇聚社会数据82项100万余条。对数据比对中发现漏登漏管的流动人员,及时上门登记采集,做到应采尽采;对数据采集中发现有作案嫌疑或者列为网上逃犯的,及时开展线索收集、转递查证等由人到案管控,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适时将相关数据推送至社区网格员,由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加强人员联控,确保辖区平安稳定。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