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注重长效实现普法转型升级
2016-08-29 10:54:38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六五普法以来,泰州市以项目化实施、规范化建设、长效化管理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法律六进工作机制,实现六五普法转型升级,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城市称号。  项目化实施  由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  将法律
   “六五”普法以来,泰州市以项目化实施、规范化建设、长效化管理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法律六进”工作机制,实现“六五”普法转型升级,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城市称号。

  项目化实施

  由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

  将“法律六进”具化为六个项目,向所辖六个市(区)进行招标,在各市(区)成熟运作基础上,推进全市范围“法律六进”工作全覆盖,实现由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试点招标。由市法宣办科学制定“每一进”的创建标准,明确每一进“全市可推广、全省有影响”的具体目标,将“六进”细化为6个项目,向所辖市(区)招标。有投标意向的市(区)根据市法宣办的统一部署,认真制作项目标书,并突出该试点项目在本地实施的优势和潜力。市法宣办综合考量各市(区)的创建基础、实力和投标意向,择优确定试点单位,逐一签订项目合同。全面推进。各试点单位根据项目书确定的目标和时间节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将36个子项目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强化序时进度抓推进,抓紧工作节奏,逐一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挂图作战,倒逼进度。严格目标管理抓促进,实行每月通报、季度点评、半年过堂、年度评比,先后对80多个机关部门、90多个乡镇(街道)、300多个基层单位进行督查,整改问题230多条。分类指导。市法宣办强化分类指导,突出“每一进”的特点,引导各市(区)不断探索和创新试点“法律六进”具体内容和形式。将全市20个创新项目汇编成册、35项成熟做法固化为制度,通过研讨会、推进会等方式“打包推介”,推动创新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规范化建设

  由实践探索到经验复制

  以“法律六进”平台、载体、机制的规范化建设引领实践探索,从实践归纳经验成效,形成实施“法律六进”的规范标准与泰州经验。一是创建有阵地。实体阵地定标准,明确市(区)、镇(街)、村(居)室内、室外阵地建设的达标标准。市(区)全部建成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和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镇(街)、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建成率超过80%,全市建成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23个。新媒体阵地定要求,按照新媒体阵地每天更新不少于1条的要求,建立完善“互联网+”普法集群,每年发布普法信息1.2万余条。二是活动有载体。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市县联动每两年举办一届法治文化节,每届两个月,参与人数超过150万人次。广泛开展“百团千场”送法下乡文艺演出,年均新创法治文艺节目30多个,演出1500多场次。系列活动久久为功,持续开展“法润泰州”系列活动,举办全民守法共筑中国梦、宪法进万家、12348法润千万家志愿服务行动等子活动20余个。三是推进有保障。探索精准普法机制,通过5000人法律需求“大数据”调查,摸清了群众法治需求。依托自媒体普法平台,实施在线需求发布,以普法“产品清单”推动精准普法。强化工作联动机制,市县乡村上下联动,市级负责指导和推动、县级抓好实施和保障、镇村具体落实和反馈,推动市级机关部门每年实施联动普法项目不少于10个。完善政社互动机制,全市培育375个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普法工作,推动“法律六进”无缝隙全覆盖。夯实项目保障机制,建立项目评审会制度,成立项目评审委员会,对优秀项目给予“以奖代补”20万元。

  长效化管理

  由探索创新到巩固提升

  坚持长效化管理,抓“法律六进”融合发展、队伍建设和绩效考核,推动“法律六进”常态化运行,普法工作巩固提升,实现转型升级。一是坚持融合发展。将“法律六进”贯穿普法工作全过程,先后出台“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创建延伸工程实施意见、深化“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法律六进”要求及内容融入公共法律服务全过程,创新开展说理执法、以案释法等活动。二是稳定普法队伍。专业队伍依托市县乡三级法治宣传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普法讲师团、普法联络员、普法信息员队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组织体系。兼职队伍整合平安义工、城乡社区网格员、红袖标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建立25万人兼职普法宣传队,成为普法教育、矛盾调解、治安防范的生力军。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在“六五”普法考核、法治泰州建设指标体系和市(区)党政绩效考核中,分别拿出15%、10%和1%的比例进行专项考核,以考核抓落实、以绩效促实效,推动工作深入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