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五个途径推进农村普法新模式
2014-03-29 11:00:08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靖江市不断加强农村普法工作力度,探讨农村普法的有效推进途径,摸索出一条“定制度、构网络、建队伍、抓载体”的农村普法模式,深入推进普法对象全覆盖。具体做法是:一是定制度。在全市各镇建立以“镇为主导,村居负首责”的农村普法工作机制,将农村普法工作纳入依法治镇相关环节,明确农村普法的工作目标、任务以及责任单位;严格落实“四个一”制度,对“两委”干部每年组织一天集中法律知识培训;每一行政村配备大学生村官普法员或法律志愿者;每位志愿者每季度上门服务一次;每个村民小组均有“法律明白人”。形成了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农村普法格局。二是构网络。农村普法工作的网格化管理是普法工作得以开展的基本保障。在全市构筑了市镇村三级法制宣传网络体系,同时,依托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构建法制图书角,健全法制文化创作队伍,打造法制文化广场,重点加强农村青少年法制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三是建队伍。“六五”普法以来,该市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村级普法员队伍,明确大学生村官为村级法制村长助理,挖掘出各村参与过普法工作的老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搭班子。不断充实法制文化创作表演队伍,与镇文化站一起开展系类文化惠民活动。构建一支素质过硬、法律知识齐全的普法宣讲团,将原司法所退休老干部请出山,担任宣讲团顾问,吸纳一些会讲故事、会说唱、会打快板的村民,担任宣讲团成员,以说带唱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四是抓载体。各镇利用传统载体(广播、宣传纸、宣传摊点等方式),通过每月一次的法律早市,每周一次的村民广播,每日一份的法制报纸,循序渐进的增强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采用实时互动的方式,将法律知识掺杂在日常趣闻中,通过微博等手段与听众形成互动,改变原有“自上而下”式传播,在平等交流中提升农村居民的法律素养。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