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兴市司法局始终将分类教育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核心抓手,聚焦“预防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目标,以市级社区矫正中心为主体中枢,依托“红领带”助矫团打造专业支撑平台,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全周期普法教育,将法治教育贯穿社区矫正全过程。
筑基固本,规范启新程。入矫阶段,针对新入矫人员身份意识模糊、法律认知薄弱的特点,通过标准化、体系化普法教育机制,帮助社区矫正对象端正矫正态度,系好矫正第一粒纽扣。组织标准化入矫宣告明确规矩,邀请法官、检察官、警官作为“红领带助矫团”成员,以认罪悔罪和在矫意识为切入点,重点解读社区矫正实施细则与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后果,沉浸式开展入矫第一课;依托体系化法治课程打好基础,精选《宪法》《刑法》《社区矫正法》等11部法律法规核心条款设置必修课程,结合犯罪类型特点,围绕罪名解析设计选修课程,双轨并进,夯实矫正对象法治素养根基。
靶向施教,转化见成效。矫中阶段,建立“三定”普法与“三色分级”评估机制,通过定对象(将矫正对象分为未成年、妇女、企业主、务工人群、无业人群等7类)、定课程(开发《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权益保障》等23门定制课程)、定师资(在“红领带助矫团”中选派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警官、社区矫正执法者作为讲师),根据犯罪原因、认罪悔罪、现实表现等情况,打造红色预警、黄色关注、绿色常规的分类管理教育模式,由“红领带”助矫团专项制定内容,专题辅导授课,针对不同类别矫正对象开展针对性教育,不断完善教育内容,推动法治认知向守法行为转化。
长效护航,回归稳根基。解矫阶段,定期组织“解矫感悟”活动,上好“解矫毕业课”。采取集中+专题、分类+个别、线上+线下3项组合形式教育,针对现有重点社区矫正对象,通过助矫团成员+社区矫正对象“一对一”小班化形式,做好政策引导、就业帮扶衔接性教育。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分类教育6场次、个别教育1828人次;同时在延令、黄桥、济川、滨江等大型司法所设置特殊人群法治服务工作站,吸引律师加入“红领带助矫团”,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对象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文书代写、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助力特殊人群顺利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