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祖国统一呐喊
发布时间:2025-03-14 17:31:03      来源:记忆泰州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96票赞成、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1.png

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遏制“台独”分裂、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争取国家和平统一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反分裂国家法》高票通过之际,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单声,这位半世纪前立志以法律报效祖国的有志之士,终于迎来了他梦想成真的光辉时刻。

当年,单声在电话里对记者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开心、最快乐的一天。”

2.png

记录电影《单声》海报

20世纪90年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法律问题解决之后,学术界就已经有过立法解决台湾问题的讨论,但多数学者认为立法时机还不成熟。

2000年,陈水扁上台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延续“台独”分子李登辉的路线,不断推进“台独”分裂活动。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公然叫嚣台湾与大陆是所谓“一边一国”。2003年开始,陈水扁在各种场合为“台独”公投制造舆论基础,直接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底线提出了挑战,将两岸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正是在台海局势发生变化的背景下,2000年,民革中央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尽速制定“反分裂国家行为法”的建议》,被列为特别重要提案,进行了专项研究和讨论。2004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正式提出对台立法相关的建议,建议中央尽快研究制定“统一法”。

2004年5月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英国期间与旅英专家学者座谈。座谈会上,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法学博士单声向温总理恳切进言,呼吁制定“统一法”,认为在当前严峻的台海局势下,立法遏制“台独”已成刻不容缓之事。温家宝总理当即回答道:“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你的意见我一定郑重考虑。”

3.png


单声的建言并不是一时冲动。担任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以来,他代表英国华侨华人在海外积极推介以法理遏制“台独”,以法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观点。

2000年在柏林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大会上,单声提出了对李登辉进行缺席审判的意见。后来他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中国未统一的现状持续了五十年,而且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消灭‘台独’一直是我在考虑的问题。尽管在世界各地开了很多次中国和平统一促进大会,撰写的论文也不下几百篇,但总是觉得两岸问题还是没有一个圆满解决的方案。”基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制定的法律对台湾都有效,于是他想到了可以无限扩张法权,“出于这种考虑,我就有了制定统一法的想法”。

4.png

这是海外华人华侨首次提出立法建议,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地明确回应海外华侨华人关于立法反对“台独”的建议,同时也是中央高层对立法首次作出明确表态。

温家宝总理回国不久,5月12日,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就台湾问题立法,有关促进祖国统一的建议,包括以法律手段促进祖国统一的建议,都会认真考虑并予采纳。

2004年12月1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6次委员长会议将《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议程草案。12月21日,单声在伦敦发表声明表示,全球万家华侨华人社团坚决拥护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即将审议的“反分裂国家法”。

5.png

单声之所以能从立法角度思考如何遏制“台独”,与其家庭出身和求学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祖籍泰州的单声1929年6月出生于上海,父亲单毓华出生于泰州,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学位,曾先后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审判厅厅长,上海震旦大学、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法学院教授,上海三吴大学法学院院长,是上海著名的律师。

单毓华的爱国情怀与正义感对子女以后的人生轨迹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1948年1月29日,以同济大学学生为首的上海进步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开展反迫害、争民主的斗争。进步学生到上海市政府请愿,并要求同市长对话,不料却遭到军警的殴打和逮捕。为了营救被捕的同学,学生们恳请单毓华出庭为被捕学生们辩护。

6.png

不畏强权的单毓华通过法律手段,为学生们伸张正义,在社会各界的声援下,被捕学生被无罪释放。同济大学的学生们敬佩单毓华的正义感,向他敬献了一面鲜艳的绸质红色锦旗。锦旗中间,印着“民主之光”四个蓝色大字,上书“为一二九同济事件辩护谨向单毓华律师致敬”,下有落款“国立同济大学全体同学敬献”。单毓华将这面锦旗视为家传之宝。

单毓华经常教育子女,我们的根在中国,在故乡,不论走多远,飞多高,不能忘记祖国,不能忘记自己的“衣胞地”。他对儿子单声还有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儿子将来能在法律界成就一番事业。受父亲的影响,1947年,单声考入上海震旦大学法律系,1951年大学毕业后到法国巴黎继续深造。

临行前,单毓华在一张单声和父母合影的照片背面写下了《八儿远行书》作为对单声的教诲:“勤学卫生,早起早卧,不作无益,闲写书法,爱国爱家爱故乡。”短短23个字,虽然语言朴实,却意义深刻,对单声影响深远。

多年以后,单声曾感慨道:“我在海外生活就是根据父亲给我的这23个字在走,没有走出它的范围。这封家书渗透着父亲对我的关心与爱。特别最后一句话,短短7个字,影响我一生,值得代代相传。”

7.png

1954年,单声获得巴黎大学国际法学博士学位。因为经济原因,单声弃学从商,虽然没有继承父业,但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

虽在欧洲各地辗转,自己的威望与地位也大大提高,但单声一直谨记着父亲当年那23个字,尤其后面的7个字:爱国爱家爱故乡。1986年,单声被选为英国华侨协会会长。凭着自己的威望与地位,单声积极参与当地华侨活动,关注国内状况,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分忧解忧。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单声作为英国的12位侨界代表之一,应邀参加交接仪式,见证那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时刻。他曾感慨:“那是我这一生中最骄傲的时刻。”

8.png

1998年,他将家乡祖宅通过泰州市政府捐赠给大浦小学,作为学校课外活动基地。同年,洪涝肆虐祖国多地,他慷慨解囊。2003年,中国出现非典疫情,他踊跃募捐。此外,他捐资100万元,在泰州设立教育奖学金。2010年以来,单声将毕生收藏的近500件文物无偿捐赠给家乡。谈及此事,单声说道“我全部捐给中国,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根不是在英国,而是在中国,在泰州。”

9.png

    从22岁离家远行,在海外打拼,单声深切感受到只有祖国强大了,那些旅居海外华人华侨的腰杆才能变硬、变直。70多个春秋已过,单声一直谨记父亲当年那23字箴言,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晚年的他立下誓言“祖国不统一,我永远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