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法治文化“三建三行”初见成效
2014-04-01 16:21: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六五普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司法厅和泰州市司法局的具体指导下,靖江市紧紧围绕六五普法规划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立足新起点,搭建新平台,打造新品牌,面向基层、争创特色
 “六五”普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司法厅和泰州市司法局的具体指导下,靖江市紧紧围绕“六五”普法规划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立足新起点,搭建新平台,打造新品牌,面向基层、争创特色,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了法治文化“三建三行”主题活动,极大促进了法治文化深入群众、扎根基层。
  借助上力,法治文化“三建三行”审势而谋
  “六五”普法以来,靖江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地方法治文化培育,城市法治精神熔铸作为提升发展质态、增强发展“软实力”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来抓实抓好。一是科学审势。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文化兴国”战略,提出以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先进文化的中国化”。同年,江苏省“六五”普法规划把务实“法律六进”,培育地方特色法治文化作为新一轮全民普法工作的重点。也在这一年,靖江市委号召全市人民“提升精气神,迈向现代化”。在对国情、省情、市情正确研判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六五”期间的普法工作,只有培育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才能满足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才能找到破解法制宣传教育瓶颈的新方法、新切入点,才能获得鼓舞群众干劲、提振精气神的强大内生动力。二是认真谋事。“六五”普法伊始,市委市政府就确立了继续争创“全国普法先进市”的目标,确定了培育地方特色法治文化的主题。在进行多次专题研讨,收集大量数据信息,听取吸纳社会各界尤其是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之后,初步形成了以“法治惠民、推动发展”为主题,以镇村、校园、企业为切入口的法治文化“三建三行”基本思路。三是努力成事。2011年,相继修订下发《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年—2015年)》、《中共靖江市委、靖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法治文化“三建三行”活动的实施意见》。全面调整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大幅提高“六五”普法经费,实现人均1元,外来人口取得“市民待遇”,专款专用,逐年递增。2012年11月,市法宣办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全市37个重点单位和镇(街道、园区、办事处)法治文化创建进行了首批年度考查,推动法治文化“三建三行”工作的全面推开。
  深挖内力,法治文化“三建三行”顺势而为
  为确保法治文化“三建三行”活动顺利开展,市法宣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根据先期方案部署,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上下形成“党政集中抓、上下联动抓、部门配合抓、群众参与抓”的工作格局。一是健全工作体系。市镇两级均把法治文化纳入“四个文明”考核内容,市法宣办统一指导协调法治文化“三建三行”工作开展,镇街以司法所、文化站为依托具体落实法治文化“三建三行”工作,村一级由村两委主抓本村法治文化“三建三行”工作,基本形成市、镇、村三级网络。二是壮大组织队伍。逐步培育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大团队”。壮大专门力量,吸纳各类法律从业人员中的精英分子,组建普法讲师团,常年巡回讲演,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文化;用好职业队伍,发挥好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法治文化推广单位的职能作用,立足本职本岗特色,争创行业性法治文化,涌现出“全国模范法官”陈燕萍、“江苏省十佳女检察官”丁明霞、“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焦桂红、“全国优秀人民调解能手”吴鞋银等先进人物,充分发挥了法治文化的感召和提振作用;深挖潜在力量,通过“法律明白人”以群众喜爱的方式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讲法律知识,说法律故事,解涉法纠纷,真正使法治文化深入人心。三是有效整合资源。探索“积极参与、优势互补、有序运行”的法治文化工作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司法、行政执法以及从事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的机关力量,切实履行职责;鼓励广大法律从业人员积极投身法治文化建设,强化法治文化“三建三行”活动的“凝聚力”“向心力”,实现法治文化工作主体多元化、方式协同化和效果最大化。 
  拓展外力,法治文化“三建三行”乘势而上
  以法律知识普及为出发点,以法治精神养成为落脚点,以加快法治文化培育为立足点,开拓思路、务求实效,走出了一条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法治文化培植路径。一是“镇村(居)行”开辟基层普法新路径。将法治文化融入村居文化、群众文化,不断拓展市、镇、村三级普法网络。市司法局以构建覆盖城乡的法律服务体系为目标,组织88名律师、47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全市256个村居设立法律服务站,集矛盾调处、矫正帮教、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教育功能于一体,镇所共建、对点服务,解决实际涉法问题,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养成学用法律的好习惯,使法治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在城市,由市级机关工委、团市委、市司法局,组建“青年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协会”,制定活动章程,设计专用徽章、旗帜,吸收公检法司干警、律师、大学生村官和公益人士等百余名志愿者,参与“送法进社区”“送法下乡”等文化下基层活动,解答涉法问题,讲解法律知识,已成为法治文化推广的重要新生力量。在镇街,由辖区党委政府牵头,依托当地现有资源,打造法治人文景观,推广法治创作产品,开展法治文艺创作、演出。靖城街道设立了“法治主题长廊”、“法治文化街”,孤山镇山前法治广场依山而建,新桥镇、靖城街道自编自印了《以案说法农村读本》,马桥镇“老年协会”活跃在全市各乡镇,演出原创法制文艺节目等。在村居和社区,依托两委,结合辖区居民特点和实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说法讲法,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参与法治文化推广,新农村集中居住区斜桥镇东阜社区“睦邻友好卡”,斜桥镇新港村首创的外来人口调解委员会,新桥镇孝化村法治文艺创作、演出队伍等应运而生。二是“校园行”开创青少年普法新模式。把法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青春文化,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树立青少年法治理念。市法宣办会同市教育局,在全市94所学校和幼儿园开展为期一月的“百校百场法制宣讲”活动,举办“弘扬宪法精神·争做守法小公民”活动,组织创作“法与我同行”主题黑板报,推开法制类“国旗下讲话”,在有条件的学校组建学生心理咨询室。市检察院为在校学生送上“检察官一人一课”,向留守儿童发放“检察官联系卡”。法宣办指导省靖中法制社团持续开展“三模(模拟法庭、模拟听证、模拟联合国)”活动,结对帮扶未成年犯,观摩审判庭审,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创造出法制社团在初高中运作的良好范本。三是“企业行”丰富依法治企内涵。把法治文化的触角延伸到企业文化、行业文化,注入依法治企、诚信守法新内涵。市级层面,注重全面覆盖、统筹开展,市委宣传部、市法宣办、市总工会和市企业家协会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法治文化“三建三行”之企业行活动的实施方案》,指导全市企业学法、守法、用法,培育法治文化。企业家协会邀请市法宣办、市总工会常年在《靖江企业家》杂志开设《企业与法》专栏,报道企业学用法律的典型做法,刊登律师撰写的企业涉法案例。企业层面,注重选树典型、以点带面,通过先进经验的总结推广,推动法治文化融入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管理文化,满足规模企业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品牌维护、核心技术保密等的法律新需求。市法宣办通过对全市百余家规模以上企业的考察调研、评估筛选,选定江苏春意空调、江苏恒力集团和江苏光芒集团三家民营企业作为全市企业学法用法试点单位,全市推广其依法治企的先进做法,逐步实现规模企业“一园(职工学法园地)一室(律师调解室)一站(法律服务站)”全覆盖。部门层面,注重归口职责、对象区分,以行业文化促进企业法治文化的育成,以门类法的宣传带动企业法治文化创新发展。市法宣办、市工商局等单位开展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民营企业主法律培训;市总工会依托“维权QQ群”宣传合法诉求途径;市人社局开通“12333”专线,提供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咨询;市工商局与广播电视大学联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市法院开展“法官进百企”活动等。

相关热词搜索:靖江市 初见成效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