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救助将照管对象姚某转化成禁毒志愿者案例
2019-07-29 09:36:45  来源:   评论:0 点击:

【案例背景】女性对社会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与社会隔绝近二年后,如果没有完整家庭支持系统、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没有基本生活保障,要想保持操守的确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如果在她最
【案例背景】

女性对社会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与社会隔绝近二年后,如果没有完整家庭支持系统、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没有基本生活保障,要想保持操守的确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如果在她最困难困惑、最需要帮助、最需要救助的特别节点上能给予其精神、工作、生活上的帮扶,她就有可能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警戒自己,告诫他人,由一个吸毒者蜕变成一个禁毒戒毒宣传阳光使者。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后续照管对象姚某,女,37岁,泰州人,大专,与前夫结婚并生有一子,婚后发现丈夫长期不务正业,整日游手好闲,经常混迹于各种不健康场合,婚后为生活琐事经常实施家暴,初为人妻人母的姚某不仅没有感受到婚姻家庭的幸福温暖,反而在迷迷糊糊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丈夫欺骗沾染上毒品。为逃离家暴和不幸婚姻,姚某决定净身出户与丈夫离婚,房子和孩子都判给了前夫,从此变得一无所有。没有了家庭羁绊,也没有了他人管束,能陪伴她疯狂享受的只有已经戒不掉的毒品,以致短短数月就花光了自己和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的微薄积蓄。眼看自己含辛茹苦培养成为大学生的女儿要被毒品吞噬,心有不甘女儿家破人亡的父母毅然选择向警方举报,亲手将女儿送进戒毒所。入所后在民警教育疏导下,姚某的认知偏差得到矫正,加上父母对其不离不弃,每个会见日都不辞艰辛到戒毒所鼓励她安心戒治,听从教育,只要在戒毒所能戒断毒品,依旧是父母的好女儿。看着父母憔悴焦虑的眼神和满头枯黄散乱的白发,姚某才意识到父母将她送到戒毒所戒毒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自己过去是多么的荒谬无知,给父母带来无尽的烦扰忧伤,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决定从今以后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父母负责,一定珍惜两年戒毒时间,痛改前非回归正常人生活。

(二)方案制定

姚某正常解戒回到家后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与其一起四处投递简历寻找工作,但几个月过去用人单位一听到其有吸毒史纷纷予以拒绝。由于其患有甲亢需要定期服药、定期检查,父母微薄退休工资根本不够家庭基本开销始终入不敷出,万般无奈之下,姚某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泰州后续照管指导站寻求帮助,希望能帮助找一份合适工作。

对于姚某及其亲属提出的诉求,指导站民警认真倾听、详细了解,并通过女子戒毒所、靖江后续照管工作站核实陈述情况,证实姚某在戒毒所期间表现较好,出所后无房无工作,但戒毒意愿强烈,对过去所犯错误以及给父母带来巨大痛苦有了清醒认识和深刻反省。

对于姚某的诉求,指导站民警认识到,能否帮助就业是巩固戒毒成果的关键,现在姚某就业愿望迫切,希望以早日就业来帮助父母减轻生活压力,也让自己生活内容丰富,以此来表达戒断毒瘾、报答父母决心,这正是她要告别自我、担起家庭责任积极的第一步,对于解决思想负担、家庭困难、融入社会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经研究后,指导站立即给予积极回应,尽最大努力提供帮扶救助,想法设法帮助找一个适合她的工作,帮助其实现自食其力、回报父母的愿景,早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普通人。

(三)方案实施

1.整合社会力量,因势而谋搭建工作平台。经多方联系,指导站民警得知一家企业单位有用工需求,第一时间驱车与单位领导就姚某工作岗位进行磋商。在得知企业既希望聘用姚某,又担心如果上班后复吸会给企业、员工造成负面影响的顾虑,民警向他们真实反映姚某在戒毒所期间的行为表现、康复状况、奖惩情况以及目前面临的家庭生活状况,希望单位领导能够给姚某一次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机会。姚某也表态承诺,上班期间主动接受后续照管、主动接受定期尿检、主动汇报思想动态,并书面保证如果上岗期间一经发现有重新吸食毒品等违法行为将自动解除与原工作单位的工作关系。最终姚某获得了前台接待员的工作,虽然工资较低,但至少能自己养活自己,姚某显得格外开心也格外珍惜。在接下来的跟踪回访过程中,指导站民警了解到这个企业有公开透明的激励、晋升机制,而半年试用期结束,姚某的工作表现得到领导和同事一致认可,被录用为正式员工。看到条件成熟,指导站民警鼓励有会计证的姚某加强学习,积极进步,争取竞争更好的工作岗位。没过多久,单位财务部招人,姚某想去应聘但又内心胆怯,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去竞争,打电话向指导站民警求助。民警鼓励她:“试一次才有可能,不尝试永远没可能,人不逼自己一次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强大,哪怕失败也不可怕”。姚某鼓起勇气参与了这次岗位竞争,并且凭借自己优秀的业务能力成功获得单位会计职位。随后不到半年,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单位领导的充分信任,被提拔为总账会计。回想从前沉溺毒海噩梦般的生活,姚某说:“我的青春都被毒品所吞噬,每天如行尸走肉般活着。原本我以为社会不会再接纳我,本打算自暴自弃,但做梦都没有想到在指导站、家人和社会共同帮助下,像我这样的人竟然可以重新做人。”

2.平衡社会利益,应势而动解决实际困难。伴随工作稳定,姚某个人和家庭一切也都恢复了正常。一次民警到单位对其跟踪回访,了解到姚某离婚后一直和父母、妹妹一家三代6口人住在不足130平米房子里,显得十分拥挤,也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姚某想申请公租房,但在办理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求开具各种证明,跑了几个月最终也没有办成,姚某为此事非常苦恼。指导站民警在了解公租房相关政策后,为确保姚某诉求得到解决,专门向司法局领导汇报,共同多次前往靖江市房管局、民政局和街道社区,为姚某协调申请公租房,从条件初审、材料审批各环节一道道把程序走完,经过历时数月努力终于申请到了公租房。

3.顺应社会需求,顺势而为积极公益宣传。对在指导站民警帮助下解决的诸多问题,姚某心存感激的同时,决心用实际行动予以回报,她对民警说:“我犯错的时候父母、民警、社会都没有抛弃我,才有了我现在重新开始的机会,如果需要,我愿意以我的亲身经历向所有人讲述我不堪回首的过去,谆谆告诫他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我更愿意做一个禁毒戒毒公益宣传阳光使者,和你们一起进社区、学校、单位!”每年“6.26国际禁毒日”指导站都要邀请姚某走进大学、中学、公园现身说法,用亲身经历体会告诫大学生、中学生和广大市民:“毒品害国害家、害人害己,毒品决不能碰!”,她说:“我现在不吸毒了,我就是要站在大家面前,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诫所有人,吸毒有百害而无一利,通过参加公益禁毒戒毒宣传活动传播正能量。”现在,姚某已经从一名吸毒者成功转变成为一名禁毒志愿者。

【案例思考】

(一)釜底抽薪,源头防控是指导站工作使命。很多解戒人员回归社会后缺失家庭关爱、缺少工作岗位、缺乏社会包容,还有一部分人无家可归,无依无靠,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如何帮扶就业、指导创业,帮助解决基本生活困难是指导站帮扶救助的重要使命,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条件、不同需求提供精准式的帮扶救助,有利于实现照管对象个人安定、家庭满意、社会认可。

(二)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是指导站工作职责。照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因人而异,无非都来自于家庭利益、个人利益,每种诉求的产生总有一定的缘由,很多问题不仅涉及政策规定,还涉及许多相关部门,不是一个指导站、工作站、服务站所能解决的,面对不同诉求,唯有多管齐下,借助社会力量才能标本兼治,解决根本问题。

(三)及时回应,释放潜能是指导站工作要求。很多照管对象回归社会后,面对各种各样困难总是采取拖、糊、混,为了面子和尊严,不到万般无奈不会轻易开口,既然有诉求就要精心倾听,认真对待,用掌握的各项政策耐心解说,能办理的积极办理,不能办理的耐心解释,不让他们感觉到求助无门而陷入绝望。


相关热词搜索: